国有资产是国家作为出资者以各种形式的投资而依法拥有的资产,它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对于减少国资流失,增加国资收益,减轻财政压力,预防和惩治腐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最近,县政府办公室结合正在开展的国有资产专项清查活动,就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展开了相关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有资产专项清查活动的深入展开,暴露出了我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家底不清、帐实不符。根据财政部门20xx年度年终统计显示:全县拥有国有资产总量为37606万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包括所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为24291万元,占总量的64.5%。其实这只是一个上报统计数字,而并非真实数据。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国有资产清查、产权登记等基础工作日渐松驰,数据越来越不真实。企业由于改制,产权登记和年报均无人操作,甚至统计财务等报表丢弃遗失,形成一本“糊涂帐”。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依靠财政购置和维修,使用不计成本、不计盈亏,不少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和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重钱轻物”的现象,个别单位还存在购置资产、变卖资产、接受捐赠资产不进行账务处理的问题,导致了国有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账外设账”现象。
2. 管理不严、效率低下。从全县国有资产分布的状况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层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依托占有使用的单位进行管理,国有企业的资产依托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管理。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者相对缺位,而使用者、经营者几乎充当了所有者的角色。资产分散和管理松散,使国有资产管理几乎流于形式。同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使用上的免费性,造成了资产的过度占用和浪费,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各单位都讲究条件完备和高档,忽视了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导致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严重。例如,部分单位办公设备更新频繁,但利用率不高,造成大量资金浪费;一些车辆长期停放,却未得到有效调配和使用,形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3. 监管机制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当前,我县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考核体系。一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足,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具体表现为,部分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蒙混过关。此外,基层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使得一些政策措施难以落地见效。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漏洞和风险点,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首先,在客观方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之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国有资产管理面临较大挑战。例如,早期的产权界定不清,导致后期管理难度加大;企业改制过程中,部分资产未能及时处置或转移,造成账目混乱;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控。其次,在主观方面,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存在麻痹大意思想。一些单位领导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未能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个别干部法纪意识淡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甚至从中谋取私利。此外,现行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及其成因,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具体来说,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事务;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和监督各行业领域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审计部门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国有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细化操作规程,堵塞管理漏洞。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严格资产购置审批程序,坚持先预算后采购的原则,严禁超标准配备办公设施;二是加强资产登记入账管理,做到账卡相符、账实一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严格执行评估备案制度,公开透明地进行拍卖转让等交易活动;四是强化资产绩效评价,定期开展资产评估,量化考核指标,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3.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各类资产信息资源,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开发智能预警功能,通过对资产使用频率、折旧年限等关键参数的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发出警报提示;三是推广移动办公应用,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询资产状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利用其不可篡改特性保障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与安全性。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一方面,要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业务研讨等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学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上来。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塞责的人员,则要严肃批评教育直至调离岗位,确保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5. 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追责问责。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一是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明确各层级的责任主体,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三是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查找问题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四是要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有力的问责,倒逼各单位增强法治观念,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切实履行好国有资产管理职责。
综上所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条主线,不断创新思路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开创国有资产管理新局面,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