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在建委党委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按照年初确定的“绿亮清”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根据自己所分管的建设工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建设事业改革,加快供水、供气、热力等公用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墙材革新、建筑节能、建设科技教育和招商引资工作,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建设工作,为建设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积极推进公用企业改革,增强建设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按照市建委印发的《贯彻市委工作会议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积极推进公用企业改革,对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企业采取改制、合资等不同方式,全面推行市场化改革,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发展新机制。目前,供水、供气、供热改革正在积极向前推进,已经取得较好成效。
X供水集团总公司总体改制方案已于20xx年6月由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批准,改制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完成4个子公司的改制工作,其中,中外合资长江制水有限公司是供水集团总公司与香港互标公司合资设立的,经营规模为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注册资本2666万元人民币,中方国有法人股东占股本的67%,出资1786.22万元,香港互标有限公司作为外资法人股占股本的33%,出资830万元港币(折合人民币879.78万元)。该公司已领取了营业执照,外资已经到位。济宁市东郊热电厂已与新加坡太平洋顶峰集团签定了框架协议,该公司投资20xx万美元,占注册资本的80%,待外资到位一并进行改制。市煤气公司已经进行资产审计、评估,正在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国家大型石化企业商谈引进天然气事宜,打算与引进天然气工作一并进行改制。
二、加大新型墙材推广使用力度,积极开展建筑节能试点工作,提高建筑功能
深入贯彻落实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精神和省、市关于“禁实”工作的部署,墙改与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积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了多项建筑节能试点项目,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节能技术路径。
为了确保新型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多次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讲解新型墙材的技术特点和施工要点,帮助施工单位掌握相关技能。此外,还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所有新建建筑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新型墙材。据统计,20xx年以来,我市累计推广新型墙材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实现了从传统建筑材料向环保节能材料的成功转型。
在建筑节能方面,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节点。首先,加强了对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审查,确保每个项目都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标准。其次,鼓励开发商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等,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能效水平。最后,建立了完善的能耗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节能示范工程。
三、加强建设科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建设科技教育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激发广大从业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了各类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了信息技术、绿色建筑等新兴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丰富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已有数千名学员顺利毕业,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高水平论坛、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拓宽从业人员的视野。此外,还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和技术考察,了解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我市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也增强了行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是大力扶持科研项目。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开发,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近年来,先后启动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涵盖了智慧城市、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成功研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在智能建造领域,推出了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机器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开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本市。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条件,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的关注。据统计,20xx年以来,共有数十家知名企业与我市签订了合作协议,总投资额超过百亿元。
二是提升服务水平。成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同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办事。通过这些努力,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三是搭建合作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本市的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扩大对外影响力。此外,还与国内外多家商会、协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借助其网络资源和人脉关系,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近年来,通过这些平台成功引进了一批重大项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总结与展望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实现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公用企业改革,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大对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加强建设科技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本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定能够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