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省乡村债务为实证,研究农村基层政府高负债与高金融相关性特征及其产生的根源,分析对财政政策效率和基层财政运行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金融资源配置失灵,针对政府部门贷款主体的特殊性、承贷方式的多样性、司法介入难以凑效等问题,提出了实施金融抑制、进行标本兼治、适当使用司法约束和财政二重支付与回流等对策。关键词:基层政府乡村债务金融相关性治理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政府(包括县乡政府及行政村)高负债占用大量农村信贷资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影响到基层财政的正常运转,而且威胁到农村金融机构的安全,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下面以××省乡村不良债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债务特征:高负债与高金融相关性
(一)政府高负债与金融相关性实证分析。据对××省乡村不良债务调查分析,基层政府债务普遍具有高负债与高金融相关性两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高负债是政府债务最明显的特征。全省5,085个乡镇、54,593个村,经审计部门进行全面的审计核实,截止20xx年底乡村两级债权总额147.7亿元,其中:乡镇级94.9亿元,村级52.7亿元;直接债务总额306亿元,其中:乡镇级238.8亿元,村级67.2亿元。债权债务相抵账面净负债158.3亿元,占当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1.1亿元的58.4%,占当年全省各县(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2亿元的125.4%,而且存在借欠清收难、资产变现能力弱、处置费用高、实际债权缩水等问题,因此实际净负债总额比账面更大。可见,基层政府高负债不仅形成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而且集中了大量的财政风险。
2. 高负债将在很长时期存在。高负债的长期存在取决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历史遗留问题未能有效解决,许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缺乏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导致资金浪费和超支现象严重;二是新时期的农村发展需求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来弥补资金缺口。这种依赖性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负担,并且随着利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债务规模有可能继续扩大。
(二)高金融相关性体现于多个层面。首先,在融资渠道上,基层政府除了传统的财政拨款外,还广泛借助于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合作社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这些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期的资金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利息成本和还款压力。其次,在资金使用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资金被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或者低效投资,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无法产生足够的经济效益来偿还债务。最后,在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手段,基层政府往往难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变化,容易陷入债务困境。
二、债务成因分析
基层政府高负债与高金融相关性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政策导向与制度设计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侧重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基层政府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愿望,不得不通过举债的方式来进行项目建设。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和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在资金来源上过于依赖外部融资,从而加重了债务负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工程,盲目上马大型项目,忽视了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评估,最终导致项目失败或半途而废,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2. 经济结构单一与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缓慢,缺乏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种经济结构不仅限制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空间,也使得地方政府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在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不稳定,税收减少,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下降,从而增加了债务风险。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难以吸引外部投资和技术人才,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使债务问题更加突出。
3. 财政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财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执行过程缺乏透明度、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为债务积累埋下了隐患。一方面,由于预算编制不精细,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出现“吃老本”和“寅吃卯粮”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一些资金被挪用或浪费,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准确衡量各项政策措施的效果,不利于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从而影响了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债务对财政政策效率和基层财政运行的影响
基层政府高负债与高金融相关性不仅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严重影响了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基层财政的正常运转。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由于债务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需要将大量资金用于偿还本金和利息,导致可用于公共支出的资金大幅减少。这不仅削弱了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也限制了政府在民生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影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更难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可能因为债务违约风险而被迫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的趋势。
2. 加剧了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随着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也在逐年增加,这对地方财政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一方面,高额债务利息支出挤占了宝贵的财政资源,使得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发行新的债务来偿还旧债,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债务结构不合理,短债长用现象普遍存在,一旦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很容易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地方政府难以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的风险点,从而增加了债务违约的可能性。
3. 影响了基层财政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存在的高负债状态使得地方政府在资金安排上捉襟见肘,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短板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局面的构建。同时,由于债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方面也面临较大困难,进一步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四、治理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基层政府债务的良性循环和财政健康运行。具体建议如下:
实施金融抑制政策。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其信贷行为,防止过度放贷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贷款门槛、缩短贷款期限等方式限制高风险贷款的发放;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降低贷款集中度风险。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借款人进行分类管理,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要加大对违规放贷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
2. 进行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政府高负债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地方经济实力。为此,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3. 适当使用司法约束。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债务,政府可以考虑引入司法手段加以处理。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拖欠款项,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法庭或仲裁机构,快速高效地解决纠纷案件,提高司法效率。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并对其采取限制高消费、禁止出境等措施,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4. 推进财政二重支付与回流机制。为了解决基层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财政二重支付与回流机制。即中央和省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对基层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同时,要求基层政府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并将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逐步归还上级财政。这样既能够减轻基层政府的债务压力,又能够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此外,还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总之,基层政府高负债与高金融相关性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债务隐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