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千万工程”经验启示,值得我们学习。“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示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学习了“千万工程”有益经验,能够推动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党政主导的工作总基调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了“千万工程”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投入办法,创新建立、带头推动“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成立一个“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工作现场会,主要领导到会部署工作;定期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该项工作机制,为我们每个专项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借鉴:“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党委、政府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挥到极致。
二、坚持为民服务、不负人民的总思路
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宝贵经验同样适用于“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具体实践中,浙江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千万工程”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方向
“千万工程”不仅是一场环境整治行动,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始终。浙江各地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这些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安康。
四、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总策略
“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为此,浙江采取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策略,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作为示范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这种做法既避免了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又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同时,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如安吉县鲁家村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德清县莫干山镇通过发展民宿经济,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这些生动案例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千万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总方法
浙江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例如,对于山区、海岛等特殊类型地区,着重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对于平原水乡地区,则突出抓好环境美化、产业兴旺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种灵活务实的方法论指导,“千万工程”得以在全省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总要求
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千万工程”也是如此。自启动以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保持定力、接续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时,更是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千万工程”已经从最初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亮丽名片。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发扬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不断巩固拓展“千万工程”成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总格局
“千万工程”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推进过程中,浙江积极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工作中来;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等方式,激发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通过构建这样的治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八、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的总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则是重中之重。为此,浙江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的工作格局。一方面,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不断提升其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另一方面,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事业。此外,还积极搭建平台载体,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通过上述举措,不仅为“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也为长远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千万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它所蕴含的经验启示对于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精髓要义,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