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通知要求,我局对本系统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及成果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现将普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普查背景及意义
我市多山区,地质灾害分布广、类型全、危害大,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通过开展xx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减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做好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地质灾害的频发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此次普查有助于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其次,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最后,普查结果的应用将显著提升全社会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二、普查工作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工作任务
根据《xx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涉及我局具体任务为:20xx年xx月底完成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等xx个山区县地质灾害核查排查及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提交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集;20xx年xx月底前配合省厅开展风险评估与区划,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汇交。
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了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对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和记录,力求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处。此外,还建立了严格的数据审核制度,由专家团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次复核,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二)经费保障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统一组织,市县配合,经费和相关文件由省自然资源厅负责,我局严格执行省厅方案和要求。为了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各项经费及时到位。同时,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规定使用资金,加强财务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此外,还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组织与实施
我局把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组织相关处室传达学习了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主动与省自然资源厅咨询沟通,最终确定此项工作由省厅安排风险普查资金,统一组织开展普查工作,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协助配合工作。我局组织技术专家队伍对xx个山区县局进行了普查培训,积极配合技术单位收集整理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重大地质灾害点勘查及本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排查数据,严格把控普查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普查工作高效开展。三是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四是严格督导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对各县(市、区)普查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普查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四、普查成果及应用
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xx年底,共完成了xx个山区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排查工作,建立了详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形成了完整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这些成果为我市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为科学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普查获得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更加精准地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开发建设,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二是为监测预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依据。基于普查成果,我们可以优化现有监测站点布局,增加关键区域的监测密度,提高监测精度,实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响应赢得宝贵时间。三是为应急预案的修订提供了参考。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普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预测预报模型构建以及新型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样本,有助于推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科技进步。
五、经验与启示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普查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依靠群众是重要力量。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性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是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面对日益复杂的地质灾害形势,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四是依法依规是基本遵循。在普查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办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五是协同联动是有效路径。地质灾害防治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地区,只有加强协作配合,打破信息壁垒,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地质灾害挑战。
六、未来展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总结本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普查成果,不断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一是持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充分发挥普查数据的价值,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推进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着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四是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五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难题,为建设平安和谐的城市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