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中力量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步伐,20xx年国家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xx-20xx年)》(以下简称《规划》),并规定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要在20xx年达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考核验收标准。目前《规划》已实施3年多,其落实的效果如何?还面临什么问题?需进一步采取哪些扶持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我们随国务院调研组赴某省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以及实地考察,我们感到该省各级政府对落实《规划》积极认真,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但同时所面临的困难也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规划》落实成效显著
该省是我国人口较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省份,共有基诺族、布朗族、独龙族等7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约23万人,其人口较少民族成分和人口数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规划》实施三年多来,该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有100个行政村初步达到了《规划》规定的“四通五有三达到”验收标准,《规划》的实施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成和拥护。当地群众普遍反映,国家实施的《规划》很好,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公共设施大大改善
据统计,截至20xx年底,该省175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中,有168个行政村通了村级公路、165个行政村通了电、164个村能够接收电视节目、164个村通了电话、152个村有清洁的饮用水。《规划》实施前居住在茅草房、危旧房等危漏房内的约2万贫困户,现有1万户搬进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安居房。在调研中,当地群众由衷地告诉我们:“共产党好哇,不仅帮我们修了路,拉了电,盖了房,还为我们通了手机电话,走那打那,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隔着山头大声喊话了。”
群众增收明显
20xx年,175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846元增加到1229元,增加了383元,增长了45.3%,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这一增长得益于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例如,该省通过引导和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特别是在茶叶、咖啡、橡胶等传统优势作物的基础上,推广种植了一批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如蓝莓、火龙果等,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教育卫生条件大幅提升
在教育方面,该省大力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截至目前,已有超过90%的行政村建成了标准化小学,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同时,通过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学生的特点,编写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在医疗卫生方面,该省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乡村医生的目标。近年来,该省还启动了“健康扶贫”工程,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体检、大病救助等服务,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特别是通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尽管《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大部分行政村已经实现了“四通五有”,但仍有部分自然村未完全覆盖,尤其是在一些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例如,某些高寒山区的村庄至今仍未通硬化路,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此外,部分农村电网老化严重,供电不稳定,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尽管该省在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等问题。一些地方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支持不够,许多项目难以持续发展。以某县为例,该县虽然成功引进了多家企业投资兴建茶园,但由于后续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受外界影响较大,对本民族文化兴趣不高;另一方面,传统技艺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例如,某乡的传统手工艺如织锦、刺绣等濒临失传,急需抢救性保护。此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经费有限,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社会认知度低,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规划》的深入实施,确保如期实现发展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交通、电力、通信等瓶颈问题。对于地处偏远、施工难度大的地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如修建简易桥梁、铺设便道等,确保所有自然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改造,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向绿色、循环、低碳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其中。此外,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强化文化保护与传承
将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积极开展普查、登记、认定等工作,确保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展览展示等形式,增强社会各界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注重发挥乡贤、能人的积极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总之,《规划》的实施为人口较少民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让人口较少民族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