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了解,深刻认识到了以下几点问题,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是青少年犯罪比例居高不下。由于目前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因此从小对子女的溺爱造成了他们的过度自私,处事偏激,因此造成了青少年犯罪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且长期维持在高位,成为犯罪人群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忽视了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导致孩子缺乏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一些家长自身的行为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如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的责任感和教育水平,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一环。
二是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据统计,20xx年代,全国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20xx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至15岁。这与目前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受网络恐怖、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广大青少年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淡化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在给青少年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许多青少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接触到大量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扭曲了他们的心理认知,还可能促使他们模仿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犯罪性质多为暴力犯罪。当前青少年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劫、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使用暴力或带明显暴力倾向的案件。因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淡薄,造成他们犯罪时不计后果,动辄暴力伤人。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教育,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意识淡薄。在学校和家庭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正深入人心。此外,一些青少年受到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娱乐产品的误导,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远离犯罪。
四是犯罪方式呈团伙化趋势。青少年犯罪时为了给自己壮胆,或提高犯罪的成功率,常常纠集同学、朋友等一起共同作案。这种团伙犯罪不仅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还容易引发更大的社会危害。青少年在团伙中往往会互相影响,形成一种“群体效应”,使得原本可能不会参与犯罪的个体也卷入其中。同时,团伙犯罪往往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增加了侦破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社交圈的管理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交友观念,避免被不良分子拉拢利用。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击惩罚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点防线。
(一)构筑家庭教育防线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第一课堂,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一是要用科学、健康的教育方法教育青少年。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强化父母责任感。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家庭开始,从父母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长应当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责任感,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二)强化学校教育防线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开展法制教育。学校应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公安干警等专业人士进行法制讲座,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三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困惑,保持心理健康。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三)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一是净化文化市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有害信息的传播,净化青少年的文化消费环境。同时,鼓励创作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二是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空间,应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此外,社区还应建立健全青少年保护机制,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青少年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行为偏差。
(四)加大打击惩治力度
对于青少年犯罪,既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又要依法严惩严重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应根据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责任,确保司法机关有法可依。二是严格执法。公检法等部门应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别是对涉及暴力、毒品等严重犯罪行为,坚决予以严惩。三是创新帮教措施。对于轻微犯罪的青少年,应采取更加人性化的帮教措施,如社区矫正、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同时,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确保帮教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构筑家庭教育防线、强化学校教育防线、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加大打击惩治力度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态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