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

在全市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会上的发言

  一、当前的现状

  综合预算还没有真正实现。

  虽然在20xx年我县就开始进行综合财政改革,但至今尚未将预算内、外资金等所有收支完全编入预算,预算外收入并没有形成政府的统筹财力。基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有资金”的习惯理念,尽管预算外资金已经进入了财政专户管理,但这只是对部分单位的预算外资金进行了一定比例的政府统筹,绝大部分预算外资金最终还是返还给单位,学校等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仍然分毫不差地返还给单位。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管控力度,也影响了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较低,容易引发腐败和浪费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综合预算体系。首先,要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用途,将其纳入政府统筹管理,确保所有收支都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其次,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最后,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实时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增强社会监督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综合预算,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 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了财政支出的管理,但在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目前,公用经费、项目支出运用“零基预算”分配模式难度较大。特别是农业、教育、科技及卫生等项支出,由于上级提出了年度增长幅度或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法定要求,实质上就是“基数加增长”,与“零基预算”有矛盾。这不仅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为了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提供依据。二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定额标准,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四是加强培训和宣传,使各部门充分理解和支持定额标准的实施,提高执行力度。五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及时调整定额标准,确保其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3.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难。

  (1)项目支出预算数额大、可行性研究时间紧,难以保证其科学性。由于项目支出预算涉及的资金量较大,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可行性研究,往往导致项目规划不够细致,预算编制不够精准,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同时,由于时间紧迫,一些关键环节如风险评估、效益预测等未能充分考虑,增加了项目失败的风险。

  (2)项目支出管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伸缩性,为部门提供了一个与财政讨价还价的余地。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往往会根据自身需求提出较高的预算申请,而财政部门则需要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进行权衡,导致双方之间的博弈频繁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也使得财政资源无法得到最优化配置。

  (3)项目支出要求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及部门工作等重点工作来编制,具有前瞻性,但是长期以来只是在既定的收支之间安排资金,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工作,没有很好地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因此,项目支出预算往往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

  (4)编制下年度的预算时,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及部门工作计划尚未出台,许多专项支出难以细化准确,导致执行中追加追减的情况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财政管理的复杂性,也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效果。为此,必须加强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执行中的不确定性。

  二、对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改革实施的总体设想

  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格执行收入与支出分离制度,确保所有收入都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杜绝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二是规范收入来源,清理和整顿各类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三是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合理确定各部门的收入分成比例,确保财政收入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四是加强收入监管,建立健全的收入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收入动态,防止收入流失。

  在支出方面,我们将继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模式,根据实际需求和绩效评价结果编制预算。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全面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将绩效目标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全过程,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用得有效。二是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强支出监管,建立健全的支出审查机制,严格控制超支行为,确保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程信息化。

  2. 建立健全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

  为建立健全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为制定合理的定额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定额标准,避免一刀切的做法,确保定额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四是加强培训和宣传,使各部门充分理解和支持定额标准的实施,提高执行力度。五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及时调整定额标准,确保其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定额标准体系。例如,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部分公共服务项目的定额标准;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各部门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定额标准体系,为财政支出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为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项目支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要加强前期调研和规划工作,确保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要在编制下年度预算前,充分了解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前做好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实施方案。其次,要引入科学的分析预测工具,将预算编制与经济预测结合起来,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预测,从而为项目支出预算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还要加强项目支出的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申报、审批、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每个项目都有章可循。二是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三是建立项目后评价机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项目进展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确保每个项目都能高效、有序地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为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我们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政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统一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现有的各项财政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二是推广电子化办公,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人为干预,确保财政业务的公正性和规范性。三是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海量财政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四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财政信息的安全可靠。

  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财政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功能,实现财政资金的全流程追溯和自动化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清晰透明,防范资金挪用和滥用现象的发生。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将逐步建立起一个高效、透明、智能的财政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我们将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政管理队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财政干部学习先进的财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招聘、选调等方式,吸引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财政队伍,充实财政管理力量。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财政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廉洁奉公、勤勉敬业的良好形象,打造一支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

  总之,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探索财政管理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