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们的情感;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这些高校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背景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
2. 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 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随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整体的消费结构和水平;(2)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消费差异;(3)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4)不同年级、专业、性别之间的消费行为差异。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细致分析,我们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消费结构与水平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娱乐休闲费用和其他杂项费用。其中,生活费用占总消费的比例最高,约为40%,主要用于日常饮食、住宿等基本生活需求;其次是学习费用,约占30%,包括购买书籍、文具、参加培训课程等;娱乐休闲费用约占20%,主要用于看电影、旅游、聚会等活动;其他杂项费用约占10%,如医疗保健、社交礼物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尤其是在娱乐休闲方面,一些学生每月用于娱乐的支出超过了其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2. 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消费差异
贫困生在消费水平和结构上与非贫困生存在一定差异。贫困生的生活费用占比更高,达到了50%左右,而学习费用和娱乐休闲费用相对较低,分别占25%和15%。这表明贫困生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花费更多,而在提升自身素质和发展兴趣爱好方面的投入较少。此外,贫困生在购物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可靠的商品,而非品牌效应强的产品。相比之下,非贫困生的消费更为多样化,更注重品牌和品质,愿意为高质量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3.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收入来源、消费观念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家庭经济状况是决定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用于消费。个人收入来源也起到关键作用,有兼职工作或奖学金的学生在消费上更加自由灵活。消费观念则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核心因素,理性的消费观念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而盲目的攀比心理则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社会环境同样不可忽视,校园文化和同龄人的消费模式会对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 不同年级、专业、性别之间的消费行为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尚未完全适应独立生活,消费较为谨慎,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消费模式,消费范围也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娱乐休闲和社交活动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消费行为上也有所不同,理工科学生的学习费用较高,因为需要购买大量实验设备和参考书;文科类学生则更注重课外阅读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投入。性别差异同样明显,男生在电子产品和运动装备上的消费较多,女生则更倾向于美容护肤和时尚服饰的购买。
三、问题与挑战
尽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盲目追求名牌和奢侈品,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其次,贫困生在消费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境,如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和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这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校园内的攀比风气盛行,一些学生为了迎合他人而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进行消费,这种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债务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加强消费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学校应将消费教育纳入德育体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组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具体而言,可以邀请经济学家、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分享他们的理财经验和成功案例,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消费,避免盲目跟风和攀比心理。同时,鼓励学生制定个人预算,合理规划每月的开支,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 提供多元化的资助渠道,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助学贷款和奖学金项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帮扶机制,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学习进展,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此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贫困生创造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学校要大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他们在娱乐休闲方面的不必要开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包容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影响。
4. 强化家庭教育,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机制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消费观念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和物质。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结语
总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明程度。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消费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消费环境,让他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