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范文 >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动员和组织全市上下,积极投身到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刚才,几个县(市)和有关单位及部门分别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希望认真学习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并组织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长期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特别是近年来,市委提出了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农业抓工业,围绕市场抓农业,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抓农业等重要指导思想,加快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去年,全市粮食总产突破60亿斤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27元,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8.9%,城镇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50%,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6.8%,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大为增强。建国以来,佳木斯地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超过5000万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我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基地。这片土地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广阔的湿地、森林和草原,为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我市水资源充沛,有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多条河流贯穿其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这些自然优势使得我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政策优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这些政策在我市得到了有效落实,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是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主导,多种特色农业并存的现代农业体系。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产量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畜牧业、林业等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我市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如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此外,我市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四是人才优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创业就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同时,我市通过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投身农村建设。这些年轻人不仅为农村带来了新鲜血液,更带来了创新思维和发展活力。他们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电商运营等工作,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此外,我市还注重培养本土人才,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是社会优势。近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自觉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助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这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部分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美丽化、农民富裕化进程,确保我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走在前。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要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应用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是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要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好一个;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要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行动,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要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衡量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办好每一所乡村学校,确保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要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不断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诉求,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加强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要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督查通报,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信贷投放规模,降低融资成本,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求。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要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倾听民声民意,了解农民所思所盼,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增进干群感情,凝聚人心共识,汇聚起建设新农村的强大正能量。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开创我市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