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20xx多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1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次),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20xx年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镇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交通条件大幅改善。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全镇硬化道路里程达到120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二是水利设施逐步完善。新建和改造小型水库3座,修建防洪堤坝15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有效提高了农田抗灾能力。三是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显著提升,满足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四是通信网络覆盖广泛。光纤宽带接入率达到95%,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部分区域已开展5G试点,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资20xx多万元,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垃圾处理站5个,配备保洁员120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改观。
(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0所,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取得长足进步。二是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改造,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万人,覆盖率超过90%,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老有所养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四是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个,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近百场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和谐稳定局面巩固拓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镇共建立党支部12个,党员总数达到1200人,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二是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加强综治中心建设,组建治安巡逻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四是矛盾纠纷有效化解。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专职调解员,及时调处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目前,我镇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种养殖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深加工和品牌效应。虽然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农业产业化项目,但规模较小,带动能力有限,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有限,非农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农村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主体发育滞后,金融支持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尽管近年来我镇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上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仍然存在不少短板。例如,部分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电网老化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上级专项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融资渠道单一,造成资金短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均等化水平亟待提高
从调研情况来看,虽然我镇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重大疾病救治能力较弱,养老服务设施简陋,文体活动场所缺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吸引人才回流农村创业就业。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专业人才短缺,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长效机制尚需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治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空心村现象加剧,留守老人儿童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苗头。此外,一些不良风气盛行,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等,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面对上述问题,现行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手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创新思路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治理效能。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按照市场需求导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优质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推广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壮大,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入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激活农村市场潜力。三是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引导他们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鼓励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联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二)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密切跟踪国家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最新政策动态,积极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和项目倾斜,特别是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筹资方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形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四是提高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优先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人口分布和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资源共享。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充实农村教师、医生、护士等专业队伍。四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互通,医疗服务同质同价,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决策等制度,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三是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综合治理。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五是弘扬文明新风。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树立良好家风村风民风,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努力开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