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应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对促进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三大板块决策的实施,旅游业将会极大地促进应城市经济转型,然而,要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在大规划、大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旅游文化建设。
现状——应运而生,端倪渐显
应城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体现旅游文化特点,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首先,以寻求发展方式为着力点,旅游业兴起,启动了旅游文化建设。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朝阳产业,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特殊意义。应城市委市政府立足优美山水和独特资源,顺势而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途径,启动旅游文化建设,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后发优势,制定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文化建设主动服务于旅游业,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对接;修复了孔庙等一些极具文物价值的景观,保护和开发了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一批旅游文化资源,完成了汤池西街的建设;发挥了灵泉文化的影响,挖掘了膏盐文化内涵,展示了石膏艺术等特色文化。全市旅游文化建设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次,以开发温泉资源为爆发点,汤池游升温,推行了旅游文化建设。随着灵泉文化的不断渗透,汤池温泉的开发成为应城旅游业的爆发点。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8000人次,旅游收入6.9亿元,占全市GDP的6%,旅游直接就业6200人,间接就业2.7万人,有涉旅企业100多家,星级宾馆10家,床位5000张,餐位8000个,景区景点8处,旅行社3家,农家乐、娱乐休闲场所300多家,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旅游产业链条。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应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通过一系列举措,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应城市内有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孔庙、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市文物部门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维护工作。同时,建立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文物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确保了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还开展了多项专题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提高了公众对文物保护意识。
二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城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石膏雕刻技艺、剪纸艺术等。为了使这些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市文化部门组织了多次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邀请知名艺人进行现场指导,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手工艺人。同时,建立了多个传习所和展示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和体验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为旅游业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
三是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应城市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英勇奋斗的事迹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市宣传部门联合教育机构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参观革命遗址、聆听英雄事迹报告会等形式。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斗争历程,激发了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游客满意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因此,应城市积极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一方面,注重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游客群体,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旅游线路,如历史文化之旅、自然生态探险、乡村田园体验等。每一条线路都精心设计了独特的景点组合和服务内容,力求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例如,在历史文化之旅中,除了常规的参观古迹外,还安排了专家讲解、互动游戏等环节,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在自然生态探险活动中,则特别强调安全性和环保意识,配备了专业的向导和救援队伍,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享受愉快而又安心的旅程。
另一方面,强化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整体体验,为此,应城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标准。首先是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设立了专门的热线电话和网络平台,方便游客随时反馈意见和建议,并承诺在最短时间内给予答复和解决。其次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树立良好形象。最后是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实现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精准营销,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构建全方位宣传推广体系,扩大市场影响力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应城市的旅游业,市委市政府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推广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外界展示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风采。
首先是媒体合作。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助其广泛的传播平台和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及时报道应城市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和重大成果。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发布图文并茂的旅游资讯和精彩视频,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据统计,仅在20xx年上半年,各类社交媒体上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0万次,粉丝数量突破了50万大关。
其次是节庆活动。每年都会举办多场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如温泉文化节、民俗风情周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娱乐形式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机会。特别是温泉文化节期间,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前来演出,举办温泉养生讲座、温泉美食评比等一系列配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有效提升了应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是国际交流。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组织代表团参加国际旅游展会、论坛等活动,推介应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此外,还与部分友好城市结成姐妹关系,定期互派代表团访问考察,探讨双方在旅游领域内的合作可能性,共同探索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产业,因此,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城市始终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一是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绿化工程,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对河流湖泊的治理,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功能;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应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
二是倡导低碳出行。鼓励市民和游客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行等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在旅游景区内设置充电桩、共享单车站点等设施,方便游客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还推出了一些环保主题的旅游项目,如森林氧吧徒步、湿地公园观鸟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三是推动社区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为外地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支持本地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增加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引导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通过这种方式,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又增强了民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总之,应城市在推进旅游业发展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锐意进取,为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