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运城市重点抓了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抉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为劳动就业创造了新的岗位,而且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拓展了新的领域,这对于劳动保障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期以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主要对象一直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而目前这些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扩面基本上没有潜力。同时国有、集体企业中每年都有部分职工面临退休,参保缴费人数越来越少,仅我们运城市每年国有和集体企业参保的人数至少要减少4000人左右。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力度加大以后,部分职工下岗,有的从国有企业流向个体、私营企业等,而这些非公有制企业绝大多数尚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致使大量的参保人员断保、停保,缴费率大幅度下降。由此形成了养老保险基金支大于收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从着眼民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重点应当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针对这种情况,我市从1999年起着手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并先后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一是利益驱动。参加养老保......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