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范文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阶段的反贫困——在国务院扶贫办上的讲话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阶段的反贫困——在国务院扶贫办上的讲话

  30年来,我国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正如阿马蒂亚·森所言,中国在世界反贫困斗争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哪个低收入国家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就,为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反贫困进程与30年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同步。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社会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过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这个历史性变化,使全社会的“生存性”压力逐步减弱,“发展性”压力日益凸显。其中,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成为新阶段的突出矛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新阶段反贫困的重大任务。

  一、充分估计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对贫困群体的影响

  基本公共服务与反贫困的内在联系,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有助于减少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从现实矛盾看,不论是在收入贫困还是可行能力贫困,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密切相关。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是新阶段致贫的重要因素。与30年前因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导致贫困有所不同的是,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是贫困产生、积累和代际传递的重要根源。以基本医疗为例,20xx年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发现,疾病是农村居民致贫的首要因素,大约三分之一农村贫困人口都是因病致贫;而199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发现,疾病还只是致贫的第三位因素。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披露,全国每年大约有一千多万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中西部地区的......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