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乡愁,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坚持“统筹规划、融合发展、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全景式覆盖、全产业发展、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成功跑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加速度”,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现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提升文旅内涵
近三年来,全市集中财力2235万元,建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万X山镇)、重点村2个(XXX家河、X塔X道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培育出了果旅示范园、乡村度假山庄、民宿酒店、特色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达417家,拉动投资5.5亿元,解决就业3897人。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水平,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把提升文旅内涵作为核心任务,深入挖掘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例如,通过修缮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推出特色美食文化节等,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二)聚焦高水平融合释放集聚效应
通过市县联动,共同助力补齐短板,着力打造业态健全、设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满意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全市已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4594处,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1905公里,1784个建制村硬化路和客车通畅率、4G网络覆盖率、电力入户率均达100%。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此外,X安苹果、小米等地域特色产品全部注册商标,建成品牌直销店359个,全市有6件农产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40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品牌的树立,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来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加强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低碳出行、环保消费,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例如,在旅游景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鼓励游客自带水杯等环保行为。
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如导游讲解、餐饮服务、手工艺品制作等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又提升了服务质量。此外,还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旅游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四)创新宣传推广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乡村旅游资源,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一是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拍摄制作精美的乡村旅游宣传片,展示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特色美食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点赞;二是开展线上直播带货活动,邀请网红主播走进田间地头,现场介绍和销售农产品及手工艺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桃花节、梨花节、丰收节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安排和互动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此外,我们还加强与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展会和推介会,不断提升本地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与周边地区联合推出跨区域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展望未来:持续发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首先,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在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同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其次,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推进5G网络覆盖景区,开发智能导览系统、在线预订平台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游客流量、消费情况等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打造知名旅游IP。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精心策划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和活动,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最后,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夯实发展基础。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旅游事业。加强校企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定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留住记忆乡愁,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相信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