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顺应发展形势、应对农业发展新常态的战略选择,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农村产业融合快速推进,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突出亮点。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加速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具体工作中,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存在问题
一是经营主体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偏低、科技力量不足,与农户、市场联结不紧密,产业链条短,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要素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支撑仍不到位,生产原料价格、生产成本、劳务工资上扬,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主体面临成本和市场双重压力,发展动能不足。激励扶持机制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用地难、人才缺等问题仍是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农业保险滞后,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二是融合发展层次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大部分农村产业融合企业数量小而散,在标准化生产、产品精深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比较欠缺,“拳头”产品少,缺乏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也限制了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策略,许多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定价权,导致农民收益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当前,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推广速度慢,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多数企业仅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未能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潜力,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一些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但由于缺乏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只能以原材料形式出售,利润空间有限。
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现象。例如,一些地方对涉农项目审批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还有一些地方在资金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真正需要扶持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此外,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经营主体多样化的需求。
五是农民参与度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民作为重要参与者,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技术水平限制,农民对于新兴产业模式了解较少,参与意愿不强;另一方面,现有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对弱势,收益分配不合理,难以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参与度,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经营主体培育,提升抗风险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其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增强经营主体的资金实力和发展后劲。此外,要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针对农业保险滞后的问题,可以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风险分担机制,如设立专项风险基金、推广商业性农业保险等措施,降低经营主体面临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二是深化融合发展层次,打造知名品牌。为了提高农村产业融合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强化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其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和精度,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再次,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最后,建立健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拳头产品,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条。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善科研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科研事业。重点支持种业创新、绿色防控、智能农机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四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用地、用水、用电等要素供应。在财政金融方面,要创新支持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降低间接融资成本。比如,可以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发行专项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也可以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赔付标准,增强经营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是提高农民参与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了让广大农民更好地参与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另一方面,要创新经营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让农民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确保农民能够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例如,可以通过股权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使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总之,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综上所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努力破解制约因素,不断开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