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某县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意见 >

某县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市委《关于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党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引领,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引领乡村建设,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提升、补短板,聚合力、搭平台,强引领、重示范,促融入、激活力,促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乡村集聚,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现代化,把我县建成全省、全市乡村振兴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突出政治引领,增强大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政治责任的体现。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为此,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战场,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心思用在为农民谋幸福上,把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三、强化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优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力度,不断充实村级后备力量。二是提升组织功能。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确保村级事务公开透明、民主管理。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着力解决一些村党组织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组织功能虚化等问题。三是增强服务能力。深化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行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夯实物质基础。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投入,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改善办公条件,确保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

  四、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规划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村庄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名镇(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实行保底收购、利润分红等方式,稳定农民收入预期。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命运共同体。

  五、注重人才培育,汇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广纳贤才。制定出台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二是育才强基。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使用。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用才兴业。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施展才华。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四是留才固本。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优化人才评价标准,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以实绩论英雄,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六、弘扬传统文化,塑造乡村振兴的精神风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一是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留住乡愁记忆。挖掘整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其活态传承。二是丰富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组织开展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三是培育文明风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时代新风。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自律规范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严禁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是推进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庭院、美丽村庄。三是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推广清洁能源,倡导低碳出行,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八、深化改革创新,释放乡村振兴的制度红利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二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资产资本化。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四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是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探索建立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加快建设全省、全市乡村振兴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