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部长、许局长,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
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共同编制完成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今天,我们邀请有关院士、专家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对《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进行审查。在此,我首先代表水利部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向两年多来为编制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专题科研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到会的各位院士、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众所周知,我国是山洪灾害极其频繁严重的国家,每年汛期由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制约着广大山丘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编制并对《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进行审查,旨在研究和探讨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谋划防治对策和防治方案,逐步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全国21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山区。根据本次规划统计,山丘区约有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威胁。尤其是西南地区,是我国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山洪灾害一般是在一定强度或持续的降雨和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具有突发、易发、多发、破坏性大、防御困难的鲜明特点,往往对局部地区造成毁灭性灾害。
建国以来,我国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山洪灾害。举几个典型例子:60年代,1960年7月,四川省天全县大河乡山洪暴发,导致数百人伤亡;80年代,1981年7月,陕西省洛南县遭受特大山洪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90年代,1998年8月,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受灾群众达数十万人。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山洪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xx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死亡人数也在数千人左右。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二、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治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期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治水平。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三是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山洪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山洪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五是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体系建设
山洪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首先,要加快非工程措施建设。非工程措施是指通过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监测预警等手段,减少山洪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具体包括:完善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组织抢险救援;加强山洪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消除潜在风险;深入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山洪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要大力实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通过修建水库、堤坝、护岸等水利工程设施,以及采取生物措施(如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措施,有效控制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在山洪易发区建设小型蓄水工程,可以起到调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在河道两岸修筑护岸工程,可以防止河水漫溢,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在山坡上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此外,还要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四、强化协同合作,形成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合力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我们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特长,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一方面,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水利、国土、气象、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履行职能,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例如,水利部门负责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国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建设部门负责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环保部门负责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沟通交流山洪灾害相关信息,共同研判形势,制定应对措施。
另一方面,要强化区域间的协作配合。山洪灾害往往具有跨区域的特点,一个地区的山洪灾害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甚至整个流域的安全。因此,各地区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山洪灾害。特别是对于跨省界河流、水库等重要水利设施,上下游地区要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流域安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山洪灾害防治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总之,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治水平,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体系建设,强化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