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地处沂沭泗流域最下游,南有洪水威胁、北有高水过境,东有海潮顶托,西有岗岭,中有洼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在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健康生态环境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水利现代化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措施和成效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尤其是近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主动抢抓国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机遇,突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三水统筹”发展,相继实施完成一大批助推发展、惠及民生的水利工程设施,不断健全和完善了水利工程体系,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形成了较为稳固的防洪工程体系。建国初期实施的“导沂整沭”工程,修筑新沂河堤防68.6公里,结束了洪水漫溢xx大地800年的历史。后经多次整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5.5亿元之巨,实施完成了新沂河50年一遇整治工程,使新沂河行洪流量由建国初期的3500立方米每秒、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00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现在的7800 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了50年一遇,实现了从“惧怕洪水”到 “控制洪水”的转变。
(二)形成了保证发展的挡潮工程体系。xx县境内海岸线南起灌河口北至埒子口,现有主海堤32公里。“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1.64亿元,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施工,使全县境内沿海堤防实现全线达标升级,具备抗御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爬高的能力,成功抗御了麦莎、格美、珊珊、韦帕等强热带风暴的侵袭,有力地助推了临港工业经济和沿海乡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形成了合乎县情的除涝工程体系。开挖和疏浚整治县级骨干河道16条;建成灌河口、埒子口和烧香河口3个排涝口门;兴建节制闸、套闸15座。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提高了区域内的排涝能力,还大大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例如,新开挖的某条骨干河道,在雨季能够迅速将积水排出,避免了农作物被淹的风险,同时也为周边村庄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四)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供水保障体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用水需求的增长,合理配置水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多个水库、泵站及引调水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多层次供水格局。如新建的大中型水库不仅能满足县城居民生活用水需求,还能为工业园区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确保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安全。同时,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包括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改造老旧管网等,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打造了生态友好的水域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一方面,加强对河流湖泊的综合治理,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湿地恢复等方式,改善水质状况,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河湖长制工作,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治。此外,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重要节点处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亲水景观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美宜人的水景。
(六)探索了智慧化的水利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水利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初步建立了涵盖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资源监控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智慧水利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气象预报、水文监测、视频监控等多种数据资源,实现了对各类水利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处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通过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灾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县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清醒认识到,当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现象较为普遍,需要进一步加大维护更新力度;个别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必须继续优化配置方案;少数群众节水意识淡薄,有待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全面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水利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因素,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来说:
一是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根据气候变化趋势和城市发展需求,适时调整防洪标准,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防洪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同时,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演练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按照“开源节流并重”的原则,一方面继续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增加蓄水量;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节约用水行动。此外,还要积极探索跨区域调水机制,缓解局部地区缺水难题。
三是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全社会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形成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四是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智慧水利平台功能,提高水利管理精细化程度。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为水利事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勇担使命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水利工作中去,奋力谱写新时代水利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