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根据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其主要成就具体体现在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文化产业逐步繁荣等几个方面。但由于我县经济还比较落后,我县的基层文化建设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因受经费欠缺的限制,很多文化工作开展得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两馆”免费开放地方配套资金发放不到位。20xx年以来,国家和省财政为促进“两馆”免费开放,每年为馆舍拨款10万元,同时需地方配套10万元,但两年来我县根本没有兑现;二是文化活动经费供应不足。按照20xx年下发的《河南省文化馆工作规范》第二十二条 规定,“全县(市、区)人口在60万以内的县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县人均0.7元;全县(市、区)人口在60—80万的县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县人均0.6元;全县(市、区)人口在80万以上的县级文化馆每年争取财政拨款总数不低于全县人均0.5元。”而我县是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大县,如按照每人0.5元计算,县财政应供应文化活动经费50万元。可是,我县供给文化馆的文化活动经费几乎为零;三是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经费供应不足。为抓好此项工作,市政府在给各县签订的《扫黄打非工作责任书》中规定,各县供应“扫黄打非”活动经费不低于8万元,而我县年年不足4万元。四是差额补助单位的事业费供应严重不足。我县的豫剧团、说唱团、杂技团年供事业费为每年4万元,2万元,1万元,该标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核定,30多年来,尽管各行各业工资及社会上的物价上涨几十倍,但三个艺术团体的事业费仍然每涨一分,这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五是基层文化站的建设和运行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许多乡镇文化站虽然已经建成,但由于后续运营资金不足,导致设备老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尽管近年来我县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县城文化设施布局不合理,多数集中在城区中心地带,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匮乏,导致城乡文化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其次,现有文化场馆的功能单一,缺乏现代化的多功能厅、排练室、展览厅等配套设施,难以举办高水平的文化活动。再次,部分文化场馆由于长期缺乏维护,设备陈旧、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和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后,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场所普遍存在设施简陋、书籍更新缓慢等问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难以吸引群众前来参与。
3、文化人才队伍短缺。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人才瓶颈的制约。一方面,专业文化人才匮乏,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的文化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严重不足。目前,我县文化系统内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屈指可数,大部分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业务能力有限,难以承担起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许多优秀青年文化人才毕业后选择到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就业,使得本地文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整体素质难以提升。此外,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4、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县文化产品的供给却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一是文艺创作精品匮乏,原创力不足。近年来,虽然推出了一些反映当地特色的文艺作品,但在思想深度、艺术水准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真正能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二是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传统的戏曲演出、民俗表演等活动虽然深受群众喜爱,但缺乏创新元素,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我县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效能不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滞后,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和发展需要,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文化建设资金。一是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除继续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文化事业经费逐年递增,并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资金用于改善文化场馆条件。三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文化经费的标准要求,足额落实各项配套资金,特别是“两馆”免费开放、文化活动、“扫黄打非”等工作所需费用,切实保障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要加大对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场所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其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强基层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要科学规划文化设施建设布局,打破城乡分割格局,按照均衡配置的原则,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是要加快现有文化场馆的升级改造步伐,增加多功能厅、排练室、展览厅等配套设施,提高场馆利用率和服务质量。三要加强文化场馆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确保场馆安全运行和良好状态。四要积极推进数字文化工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五要注重文化设施的特色化建设,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和品牌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3、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充实文化队伍力量。一是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教育资源,采取定向委培、在职进修、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现有文化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大高端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我县创新创业,特别是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创意设计等领域急需的专业人才。三是要关心关爱基层文化工作者,改善其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适当提高薪酬待遇,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4、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围绕重大主题和现实题材,精心策划创作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二是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内容,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例如,可以组织广场舞大赛、全民阅读推广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四是要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加快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五是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我县独特魅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中外文化的互鉴共荣。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着力解决制约我县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开创我县文化事业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