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是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妇女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妇女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化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20xx年3-4月,xx市妇联机关党总支根据《关于下发〈全市妇联系统“我与姐妹拉家常”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xx区对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走访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现状
近年来,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且责成有关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农村文化生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载体、提升农村文化生活层次,农村文化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为解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大部分村委会设立了图书阅览室、兴建了宣传文化活动栏、“文体娱乐室”、“实用技术培训室”,并在图书阅览室配备图书、音像制品等,开辟了阅报栏。特别是在梅岭建成了科技文化长廊,使之成为当地农村妇女的宣传教育阵地、科技法律指导阵地、为民服务阵地。这些文化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营造了生机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农村思想文化环境。有了这些相对健全的文化活动场地和文体设施,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文化活动。
2.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撑
近年来,xx区主要实施了“三项工程”,培育文化人才。一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下发了“基层文化干部工作职责”,明确基层文化干部的配备与使用。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依托市文联所属各协会和市文化馆师资,对基层文艺队伍、业余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工程。通过组织招募文化志愿者,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充实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力量。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专业性和多样性,也为农村妇女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的主要特点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随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文化人才队伍的壮大,农村妇女的文化活动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艺演出、舞蹈比赛外,还增加了书画展览、摄影比赛、手工制作展示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文化活动,如线上读书会、短视频创作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促进了她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2. 文化活动注重实用性,贴近生活
农村妇女的文化活动不仅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更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贴近生活。例如,许多村庄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还有些地方开展了健康讲座,普及科学健身和疾病预防知识。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农村妇女掌握了更多实用技能,也提升了她们的生活质量。此外,一些地方还组织了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子女的成长与发展。
3. 文化活动融入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价值观
在推进农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各地积极挖掘和弘扬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文化活动中。比如,有的村庄恢复了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农村妇女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一些地方开展了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如剪纸、刺绣、编织等,既传承了民间技艺,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活动,农村妇女不仅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尽管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匮乏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村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则存在文化设施简陋、文化活动较少等问题。这种不平衡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妇女享受优质文化资源的机会,也不利于整体农村文化的协调发展。
2. 文化活动缺乏长期规划,难以形成持续效应
目前,许多农村文化活动多为临时性或阶段性安排,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设计。这导致文化活动往往只能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效果,难以形成长期的影响力。例如,一些文化项目启动后,因后续资金不足或人员变动等原因而中断,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文化活动规划机制,确保各项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
3. 文化活动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尽管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但部分农村妇女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部分农村妇女受传统观念束缚,认为文化活动是“闲事”,不愿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一些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够贴近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难以引起她们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自觉性和参与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改善当地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此外,还需建立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2. 制定科学规划,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文化活动的统筹规划,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评估体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优化活动方案,确保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同时,要注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农村文化活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 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参与度,必须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农村妇女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可以尝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也可以结合农村妇女的生活特点,设计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项目,如亲子游戏、厨艺大赛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评选优秀参与者等方式,激发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4.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传统观念
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文化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改变部分农村妇女对文化活动的片面认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的事迹激励更多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共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农村妇女文化生活不仅是衡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努力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