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当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在思想理论上突破一些关键和难点,破除思想认识上的几大误区。
误区之一:有人担心,如果让文化面向市场,那么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就会受到损害。这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文化情结”。如何处理好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第一大关键和难点。在此方面要突破的思想误区是“精英文化情结”。所谓“精英文化情结”,是指用贵族式的态度看待大众文化,去对待文化与市场的结合。其具体表现是,有些人对文化进入市场和发展文化产业有顾虑,认为市场是以消费者为主,消费引导生产,这种特点有利于大众化通俗文化的发展,而不利于高雅精英文化的发展,因此担心如果让文化面向市场,那么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就会受到损害。这种担心并非毫无根据,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等做了深刻批判之后,这种看法在知识界颇有影响。
然而,我认为,这里要明确两点:一是对市场经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和狭隘的意义上。不要以为搞市场经济就是下海经商,就是上街摆摊,就是赚钱,而不注意它作为一种经济体制还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事实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体制具有某些普遍性的要求,如责权利明晰的多元主体格局,消费者大众的主导地位,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法治化的社会管理规则等,这些对和谐文化的发展也是必要的和适用的。二是不要把精英和大众分隔,甚至对立起来,以为只有精英的东西才高雅,大众的东西就一定低俗。其实未必。中国古代许多状元文章虽高雅,但大多数早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而不少民间文学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等,虽然起源于市井,却流传至今,成为经典。这说明,文化的价值不在于其产生的方式,而在于其内容是否能够触动人心,是否能够传承文明。
误区之二:有人认为,文化市场化会导致文化产品的质量下降。这种观点认为,市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往往成本较高,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这种担忧同样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市场化等同于质量下降。一方面,市场竞争可以促进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高质量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例如,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奖励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为高质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
误区之三:有人担心,文化市场化会影响文化的公益性。他们认为,市场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公益价值,过度市场化可能会削弱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这种观点也有其合理之处。文化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塑造社会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推进文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确保文化的公益性和服务性。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防止不良文化产品的泛滥;同时,鼓励和支持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发展,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团体等,发挥它们在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误区之四:有人认为,文化市场化会导致文化同质化。这种观点认为,市场追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这可能导致文化产品缺乏个性和多样性。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市场会根据这些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既有面向大众的流行音乐,也有面向小众的古典音乐;既有商业大片,也有独立电影。这种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不同类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也为本土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误区之五:有人担心,文化市场化会加剧城乡、区域之间的文化差距。这种观点认为,市场资源的分配往往遵循“强者愈强”的原则,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更容易吸引优质的文化资源,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可能被边缘化。确实,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市场化的积极作用。相反,应该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文化差距。例如,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地理限制,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文化市场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利又有弊。我们要正视其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反对或排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引领风尚,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