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全市法学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省法学会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实践和法律服务活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XX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引领
(一)加强政治学习。组织全市法学会系统深入学习宣讲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新时代地方法学会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砥砺前行。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践行党的方针政策,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强化党建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法学会党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把法学法律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职能职责,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积极探索适应法学会特点的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律,充分发挥地方法学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建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此外,还应加强对年轻党员的培养教育,为法学会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三)落实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法学会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主动应对法学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学术会议、课题研究、法治宣传等活动的政治引领,健全完善政治审查把关常态规范运行机制,确保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定期开展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防止错误思潮和不良言论的传播。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要积极弘扬主旋律,讲好法治故事,传递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供精准法治服务保障
(一)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委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部署,聚焦推动XX三大“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充分发挥专业专家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法学法律界力量资源,帮助企业健全法务部门、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水平。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专项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产业园区设立法律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企业法治意识;举办企业家法治论坛,搭建政企交流平台,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优化法治服务策略,助力XX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一是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广诉源治理经验做法,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新模式,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资源,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四是积极参与平安建设,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五是关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加大对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彰显法治温度。
(三)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一是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公园、广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三是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通过戏曲、小品、微电影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法治故事,增强法治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四是推动法治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形成全社会尊崇法治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对外法治文化交流合作,展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传播中国法治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深化法学研究,提升法治创新能力
(一)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一是关注法治政府建设,研究如何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二是探讨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如何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监督机制,确保公正司法;三是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研究如何通过法治手段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四是关注民生领域法治保障,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这些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法学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打造高水平法学研究团队。鼓励法学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争取更多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同时,注重法学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对青年法学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通过举办学术沙龙、专题研讨班等活动,促进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法学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还应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法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本地法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三)拓展法学研究成果转化渠道。建立健全法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法学法律工作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通过撰写内参报告、政策建议等形式,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与企业合作开发法律服务产品,如合同范本、风险防控指南等,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三是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为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优质法治资讯,扩大法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法学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法学会工作水平
(一)优化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适时调整优化法学会内部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法学会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开发法学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研究成果等信息,方便会员和社会公众了解法学会工作进展;建立会员管理系统,实现会员信息在线管理、服务需求在线反馈等功能,增强会员归属感和满意度。
(二)强化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法学会领导班子,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干部教育培训,通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研讨会以及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三)密切联系会员和服务对象。坚持开门办会的理念,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法学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会员联络机制,定期走访会员单位和个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会员活动,如学术交流、文体竞赛等,增进会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业务协作。拓宽服务领域,除了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外,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新要求,努力把法学会建设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社团组织。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全市法学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XX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