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申论范文:用好基层治理的“三种思维” >

申论范文:用好基层治理的“三种思维”

  申论:用好基层治理的“三种思维”

  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基层党员干部要用好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精细思维,把基层治理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

  以系统思维促党建领治,激发基层治理“强引擎”。基层治理千头万绪,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只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统筹”“并重”“兼顾”的系统思维,切实将基层治理的“多条线”收拢聚集到基层党建“一股绳”,基层治理才能“行稳致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不断增强党对基层治理的掌控力、统筹力、推动力,实现资源力量统筹使用、治理工作统筹推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确保党的政策转化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党建+”模式,加快探索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的多元途径,把党组织、党小组有效嵌入到各级基层单位、各个行业、各类领域之中,不断放大党建工作载体“强磁场”效应,以党建引领“一子落”赢得基层治理“满盘棋”。

  以底线思维促民生优治,铸牢基层治理“硬底板”。基层治理关乎民生、连着民心,来不得丝毫懈怠与闪失。要守牢安全稳定的底线,这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保障。具体而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此,基层干部需要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反应、科学应对。同时,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如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此外,还要注重源头治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防控体系。

  以底线思维促进社会治理,还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和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困难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精准帮扶措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在医疗保障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在教育领域,则可以实施一系列助学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原因辍学。总之,只有切实保障好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以底线思维推动经济发展,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层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要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解决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此外,还要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做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上述举措,既促进了当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为基层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精细思维促管理善治,打造基层治理“微景观”。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对于基层治理而言,精细化管理意味着从细微之处入手,关注每一个细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并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信息采集等工作。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有效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可以通过开发手机应用程序或微信小程序,方便居民在线办理各项事务,减少跑腿次数;也可以利用智能监控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保障公共安全。最后,要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比如,定期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听取群众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

  以精细思维促服务优治,构建基层治理“新生态”。优质的服务是基层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基层干部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方面,要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特别是对于涉及民生领域的事项,如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更要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渠道,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例如,可以开设夜间门诊、节假日值班窗口等特色服务项目,方便上班族就医问诊;也可以开展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提供贴心帮助。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以精细思维促文化善治,营造基层治理“软环境”。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基层治理的灵魂所在。一个地区如果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文明风尚,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基层政府应该重视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某些古镇古村落可以依托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传承了传统文化。另外,还要注重网络文化建设,净化网络空间,抵制低俗不良信息传播,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总之,通过以上种种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加以推进。系统思维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基层治理的方向和路径;底线思维则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精细思维则强调要在具体操作层面追求极致,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只有将这三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要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