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廓清认识的迷雾,解答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最近,新闻媒体围绕六个“为什么”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探讨。为了深化对这六个“为什么”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我们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背景下,推出了一组“如何看待”系列文章,以飨读者。——编者
新中国自成立至今已历60载。这60年的历程,按照党史学界的共识,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探索中前行的2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31年”。如果以较宽泛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可以简化为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30年。然而,新中国60年的历程,并非这两个30年的简单叠加,而是实现了从一个历史阶段向另一个更高阶段的跃升。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面临一个无法绕开的认知挑战:如何恰当地评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价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值得警惕的偏颇看法或错误倾向。一方面,有人在认可改革开放后30年的历史性进展时,却有意或无意地贬低乃至否定改革开放前30年的成就与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在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所取得的成绩时,有意或无意地轻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甚至有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优于后30年。这两种看法之所以被认为是偏颇或错误的,是因为它们与事实不符。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发展历程,有六项重要原则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必须高度肯定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开启。新中国与旧中国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能将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描述得比旧中国更差。回顾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百年”,即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0余年和从1949年至2050年的100年。置于这样的宏观历史框架下审视,不难发现,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然而,正是新中国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开启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不能忽视其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贡献。
其次,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地位。尽管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经济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教育科技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后来的技术创新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外交政策上,成功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这些成就不仅证明了新中国的活力与潜力,也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三,要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自改革开放启动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景象。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要认识到它对于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必须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两个30年的关系。两者既有关联又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新中国60年的完整画卷。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后30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而改革开放后30年则在继承和发展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只有将两者放在同一历史进程中考察,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新中国发展的脉络,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
第五,要警惕并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歪曲历史真相、抹黑英雄人物的声音在网络上时有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国家形象,也误导了公众认知。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通过加强历史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等方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第六,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而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推进改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才能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综上所述,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及其相互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的科学认识,更关乎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我们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经验教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