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总结实践,增强抓好城乡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我们的责任,抓出成果是全市干部的自豪。去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宜居xx目标,坚持“改善民生、突出特色、务实创新、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以开展“五大创建”为载体,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大马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呈现出面貌新、风气正、人心齐、劲头足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城乡环境大改善
一是“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区主干道、主要街道实行24小时清扫保洁,各乡镇均建立清扫保洁队伍,每天定时清扫场镇街道。纠正撑竿搭棚、违章占道经营、街头游动叫卖等行为超过10万件,清除不规范广告和“牛皮癣”5.6万处,依法查处车辆乱停乱放及非法载客3800余起,拆除违章建筑及破旧烂房15万平方米,清洗美化房屋立面120万平方米,规范通信电力线路127.5千米,“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二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完成红军公园一期工程入口区建设、城南迎宾大道、国道20xx线城区段改道一期工程、滨河大道整治工程、河西亲水平台等一大批亮点工程建设。实施了以永宁乡场镇治理、虹桥乡井坝“巴山名居、百年老屋”为代表的农村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新建通乡水泥路、通村公路216.5公里,建成垃圾收集处理设施30个、人畜饮水工程20处,休闲广场1500平方米,完成“五改三建”2.8万户。购置垃圾清运车15辆、多功能洒水车8台,安装自卸式垃圾房、果皮箱200个,新建压缩式垃圾转运站5座,修建停车场10个、公厕8座,改造升级农贸市场1个,安装糙白玉护栏2.5公里,新装路灯300盏,实施重要节点亮化50处,改造下水道管网120公里,栽植行道树1200余株、其中银杏树数百株、草坪2.5万平方米,保护后河生态河岸,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全市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达到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我们还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关停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推广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例如,在工业领域,我们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农业方面,推广有机肥料和生态种植模式,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也为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市民素质显著提高。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每年举办多次环保知识讲座、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社区清洁日等活动,增强了市民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通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倡导文明出行、节约资源的行为习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鼓励市民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及时处理反馈,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
(二)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组织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有效凝聚了各方力量。为了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我们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如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综合执法平台等,实现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同时,还加大了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这些努力,不仅解决了许多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也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相得益彰
我们认识到,只有把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定产业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具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能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对于传统产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纺织服装行业,我们引进先进生产设备,采用新型染料和印染工艺,减少了废水废气排放;在食品加工行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表明,在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取得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部分区域环境卫生状况还不够理想、少数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责任落实,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新xx,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