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范文 > 关于“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的调研报告 >

关于“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成立了专题调研领导小组,围绕“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大力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氛围”开展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分别组织召开了4个座谈会,全面了解我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分析存在“为官不为”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后,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廉政意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明显改善,为推动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和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市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思想作风松懈疲沓,“四风”问题发生变异,工作作风出现下滑,干事创业劲头不足,不想做事、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等“为官不为”现象比较突出,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消极懈怠“不想为”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拖拉敷衍。有的干部打着“公事公办”的幌子,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拖拉应付,不积极主动抓落实,给整体工作造成被动,甚至错失发展机会。如20xx年粤北工业开发区与丹雪电子科技开发公司签订合同,由于建厂房用地的高压线没有及时迁移,一直拖到20xx年4月才交地,使得企业多交了80多万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二是等靠依赖。有的干部工作按部就班,事事请示汇报,坐等上级下指示,甚至把矛盾上交;有的对于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不是认真研究抓好落实,而是当“中转站”、“传声筒”,把工作任务往下传;或者借口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把难题甩给基层,推卸责任。如有些由市领导牵头召开协调会议明确的事项,个别部门却一定要等到《会议纪要》下发才开始行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缺乏进取心。一些干部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守摊子、混日子,对新事物、新挑战缺乏热情和勇气,满足于现状,不愿意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四是创新意识淡薄。部分干部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时,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导致工作长期停滞不前,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畏难怕责“不敢为”

  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承担责任,尤其是在涉及重大决策或改革任务时,往往因为担心出错而选择回避或拖延。例如,在推进简政放权的过程中,部分干部担心权力下放后出现问题无法控制,因此对相关改革措施持保留态度,未能积极推动。此外,一些干部在处理信访案件时,因担心引发负面舆论,常常采取避重就轻的态度,未能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导致矛盾积累,影响社会稳定。同时,少数干部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不愿主动出击,结果使问题愈发严重,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三)能力不足“不会为”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方面,一些干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对新兴领域和技术了解不够深入,难以胜任日益复杂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决策的能力,不能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导致工作方向不明、重点不清,难以有效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此外,一些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和预案,容易造成工作被动局面,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为官不为”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理解不深,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认为只要不出问题就是好干部,忽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这种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选择,使其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难以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个别干部对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不够系统深入,未能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导致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制度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市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过于注重形式指标,缺乏对实际工作成效的全面评估,容易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蔓延。另一方面,问责机制不够完善,对“为官不为”的惩处力度偏弱,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使得部分干部心存侥幸心理,敢于冒险行事。此外,监督渠道单一,社会公众参与度较低,难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制约了反“为官不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教育培训不充分

  近年来,虽然我市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但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培训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不同岗位干部的实际需求。其次,培训方式相对传统,以集中授课为主,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差,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培训效果跟踪评估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参训干部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情况的动态监测,难以确保培训质量,进而影响了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从根本上扭转“为官不为”的局面,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政治站位

  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实质,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加强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二)完善制度设计,构建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注重选拔那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优化考核指标,突出工作实绩导向,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关键领域纳入考核范围,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可信。强化正向激励,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表彰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完善问责机制,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形成有力震慑。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权力运行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根据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培训内容,既要涵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政策法规等基础知识,又要突出经济管理、科技创新、应急管理等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创新培训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培训效果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参训干部进行回访调查,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取得实效。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以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

  (四)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内生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关爱干部成长进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干部感受到组织温暖。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保护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放手干事。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正能量,凝聚起全社会支持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形成警示效应,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总之,整治“为官不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举措,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大力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