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范文 > 某县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紧贴产业新城主脉搏 迈开文化春天快步伐 >

某县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紧贴产业新城主脉搏 迈开文化春天快步伐

  县域文化是特定的地域文化,是长期社会历史演绎与地域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精髓、灵魂和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王群书记在常德第七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实现文化名城一体化发展”。xx书记在xx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也明确强调“抓县域文化要以项目为突破口,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文艺演出、文化会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重点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xx,如何紧贴市委工业立市、产业新城主脉搏,加快县域文化建设步伐,引发了笔者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当前现状

  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努力,xx县域文化现呈现出“三个特点”。

  基础投入明显加快。政府主导投入力度大。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筹资数亿,整修了红旗剧院,新建了有线网络综合服务大楼,改造了金城银座步行街和江南明珠、九澧、皇姑山等3个大型休闲广场。目前,正升级改造澹津、三湖等2个城市公园。特别是城市综合体宝悦乐城如期开盘营运,增加了市民活动去处,提升了市区人气。同时,加大了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镇确保了2个以上文化活动中心,有线网络全覆盖,“村村通”正常运转,各村居农家书屋、娱乐室等活动场所投入也明显加大。社会引导投入热情涨。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规划、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推动了经营性文化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现有各类民营性文化企业80多家,社会投入明显加力,逐步形成了公益性和民营性文化企业共同发展、交相辉映的良好开端。

  2. 文化氛围持续浓厚。文艺团体在壮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依旧高涨,队伍不断壮大,现有群众文艺团体68支、演出团体共30多个、体育协会及组织19个、演职人员达800多人、各类会员6000多人。同时,各镇正在积极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乡村文化节、民俗表演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文化交流平台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展示和传播本地文化特色,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xx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建立非遗名录体系、培养传承人等方式,有效保护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12项、市级非遗项目26项,涵盖了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展示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鼓励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青少年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部分濒危项目进行数字化保存,确保其得以永久流传。

  二、存在问题

  尽管xx县在县域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瓶颈等原因,许多优质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需完善。尽管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但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较低,设备老化问题突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另外,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的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和社会变迁加剧,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风险。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度不高,愿意从事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成为衡量事物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使得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商业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有韵味,甚至出现歪曲篡改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为推动xx县县域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企业。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围绕核心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或街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推出更多富有创意且实用性强的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三是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提升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条件,特别是要加强对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二是强化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内容。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项目,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成果。

  3.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是健全保护制度体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相关法规要求,细化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加强传承队伍建设。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给予奖励补助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行列中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非遗知识普及课程,培养下一代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三是推进活态化传承利用。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改良,使之更符合现代社会审美观念;积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瑰宝。

  综上所述,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县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把县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