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01x年工作要点安排,近期组织了对《中医药法》贯彻执行及中医药工作情况的专项视察和深入调查研究。现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中医药法规政策,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健全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重点,各级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通过了国家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复审。
(一)重视中医药法规政策学习宣传贯彻。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后,全市各级政府和医药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面动员,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设宣传栏目、印发宣传资料、会议研讨、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加大对各项中医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在全市营造了关心、支持中医药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年年底还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首届膏方养生节,全面宣传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精髓。
(二)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x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x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xx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xx处。市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命名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市100%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村卫生室,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建立起以市中医院为龙头、以镇街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三)民间中医药资源丰富且具特色。我市民间中医资源丰富,历史传承久远。xx氏正骨疗法传承近300年,是中国中医正骨八大家之一,已经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xxx皮肤病疗法传承150余年,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传承100余年的xxxx医学,创……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卫生健康、财政、人社、教育、科技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市财政逐年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达数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购置了先进的诊疗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就医环境和服务条件。特别是市中医院新院区的建成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实力,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还设立了中医药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医药科研项目、名医传承等工作,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为此,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公开招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中医药专家来我市工作或合作交流;另一方面,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本地高校和医疗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开设了多个相关专业课程,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同时,大力实施名医工程,选拔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中医药骨干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带动了全市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此外,还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科研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中药制剂研发方面,成功研制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针灸推拿等领域,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推广。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弘扬传统文化,扩大社会影响。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财富,我市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每年都会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科普展览等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学校、社区等地设立中医药文化角,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制作播出系列专题节目,全方位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为中医药事业赢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市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地区和部门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情况,导致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例如,在医保报销比例、药品采购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因素,影响了中医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和患者的就医选择。
(二)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尽管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员短缺,特别是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二是设施设备陈旧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诊疗要求;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数据共享程度低,制约了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等功能的发挥。
(三)产业发展面临挑战。当前,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竞争力不强。具体表现在:中药材种植面积有限,规范化生产基地较少;中药饮片加工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保健品、化妆品等相关衍生品开发滞后,附加值不高;对外贸易额占比较小,国际市场开拓难度较大。
(四)文化传播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在中医药文化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来看,覆盖面还不够广,深度还不够深,影响力还不够大。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创新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中医药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市关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让广大中医医疗机构和从业者真正享受到实惠;二是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适当提高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合理调整报销比例,减轻患者负担;三是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领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定向招生、订单式培养等方式,补充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二是改善硬件条件,争取更多资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设备更新换代;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构建覆盖城乡的中医药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四是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经济实力。一是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业,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原料供应;二是扶持中药饮片加工业,引导企业加强质量控制,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积极拓展保健品、化妆品等新兴领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契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四)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弘扬传统文化。一是深入挖掘整理传统中医药文献典籍,抢救性保护濒临失传的民间疗法和技术;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如举办文化节、民俗表演、科普竞赛等,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矩阵,推出一批富有创意、贴近生活的精品力作,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了解和喜爱中医药文化。
综上所述,我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奋力谱写中医药事业新篇章,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